清风浅 发表于 昨天 14:26

人想要变好,一定要学会:转念。



所谓绝境,不过都是心境。
The so-called desperate situation is nothing but a state of mind.
一个月又将要过去了,生活,相比较上个月没有什么变化,但人却不再像从前那般焦虑、不安了。
是还会有失眠的夜晚,但对待一些已然发生的事情,有了不一样的看法。
简而言之,可以归为两个字:转念。
其实,这是一个在我还未察觉到便已然在进行的事情了。
算不算幸运,我不知道,反正等到自己认真有所意识的时候,我便更加坚定:一个人学会转念,真的很重要。
人为什么要学会 “转念”?
樊登曾说,人生所有的问题,都是因为你的想法出了错。
也可以说,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,往往不取决于事情本身,而取决于我们对事情、境况和自我的解读方式。
就像同样是面对“客户签约失败”。
有人会解读为“是我的能力不行”(固化负面思维),进而陷入自我否定。
有人则会转念为“这次失败帮我排出了一条错路,下次在什么地方我可以改进”(成长型思维)。
不仅累积了经验,还多了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。
所以,人要学会转念,本质上是一种主动调整认知、重构情绪反应的能力。
“转”,不是回避问题本身,而是让我们跳出固化的思维陷阱,用更灵活、更广大的视角去看待那些让人难过的困境,进而帮助我们找到破局的可能。
类似于这样的“转念”,也不是 “自我安慰” 的逃避,而是让我们要学会用更积极、更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某些事情的发生。
而学会转念,某种程度上来说,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走出“固化思维的陷阱”,还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内耗。
就像面对 “他人未及时回复消息”。
有的人会焦虑,会内耗许久,有的人则可以做到理性看待,不被无关情绪所牵绊。
所以,学着把消极的念头赶出脑海,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,那么我们便可以把大事看小,把小事化了。
即便有时候生活为难你,你也能风轻云淡地挺过去。
就像那句话说得那样:今天再大的事,到了明天就是小事;今年再大的事,到了明年也都是故事。
所以,别那么在意那么多、别想那么多,你只需相信一切都会成为过去。
简而言之,路不通的时候,我们就改道呗!
我们要如何“转念”?
我们常说:祸福相依。
万事万物都有两面。如果我们总是盯着糟糕的一面,那么我们得到的必然也只会是那糟糕一面的结果。
所以,想要转念,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:先暂停,学会自我宽解,给情绪留一个 “缓冲带”。
当负面情绪向我们涌来时,大多数人会本能地 跟着情绪走。比如,立刻反驳、冷战、自我否定。
就当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,我们先别急着下判断或做出反应。我们可以试着对自己说:我现在很难过,这是我的情绪,但不是事情的全部。
好比,被领导上司当面批评后,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“他对我有意见”。
此时,我们可以给自己10秒钟,在心里默数几个数字。
这样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从“情绪脑”切换到“理性脑”,避免被本能的负面解读带偏。
所以,给情绪留一个“缓冲带”,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可以帮助我们跳出 “事件 = 情绪” 的误区,还可以让我们少做出一些被让人后悔的事情。
其实,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发现,人生再大的难关,也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。
既然如此,又何必让那么让自己被那么多不重要的人与事所影响呢。
很多时候,我们被困在负面情绪里,却没意识到是自己的 “思维解读” 出了问题。
所以,想要转念的第二步:学会 “质疑” 负面思维 —— 打破 “认知盲区”
人的固化负面思维有一个典型的现象是,容易把事情往不好的一面去想。
我怎么又出错了、太笨了,他不愿意帮我、肯定是看不起我,我不可能做到,我不行……这就是一种固化。
而成长型思维的逻辑是:
这件事确实有难度,但我可以先从最小的一步试试看。
所以,打破固化思维,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客观、更有帮助的解读方式,进而替换掉原本存在我们脑海里的负面思维。
当然,转念不是说强行乐观,而是要我们学会:先接纳、再行动。
就像难过的时候,我们不必逼自己 “开心起来”。遇到挫折的时候,也不必硬说 “没关系”。
所以,真正的转念,是先接纳自己所有的情绪,然后等情绪平复后,再抽离自我情绪,用更客观、更具建设性的视角去看待那些问题。
最后——
学会转念,本质上是教我们要学会做自己心态的 “主人”。
一个人心态好,就不容易不被外界的人和事牵着走,也更容易在每一个看似 “无解” 的时刻,给自己找到一条 “可以走下去” 的路。
所以,转念的目的,不是追求 “永远开心”,而是要让我们终究可以不再被负面思维所绑架。
就像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,哪怕我们还是会难过,但我们却可以更快从 “自我否定” 转向 “想办法解决问题”。
如此,也是一个人在变得越来越好的证明。
最后,祝我们都可以越来越好,也希望我们都可以学会“转念”。
来源|不慌不圆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人想要变好,一定要学会:转念。